安徽慈海教育

7x24小時咨詢熱線

400-660-3310

當前位置 : 好學校 安徽慈海教育 學習資訊 資訊詳情

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中醫(yī)外科學·面游風(脂溢性皮炎)

2021-10-13

面游風是一種因皮脂分泌過多所引起的慢性、亞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因其多發(fā)于面部,表現(xiàn)為皮膚瘙癢、脫屑,故稱之為面游風。

本病以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面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為臨床特征。多見于青壯年或嬰兒,男性多于女性。好發(fā)于皮脂腺較多的部位。相當于西醫(y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癥。

中醫(yī)

一、病因病機

①平素血燥之體,復感風熱,郁久轉而化燥,肌膚失去濡養(yǎng);②甚或風邪郁久,耗血傷陰,血虛陰傷,肌膚失于濡養(yǎng)則生風化燥。

兩者互為因果,以致皮膚粗糙,表現(xiàn)以干燥型者為多?;蜻^食辛辣、肥甘、酒類,以致脾胃運化失常,生濕生熱,濕熱蘊積肌膚而成,表現(xiàn)以濕性皮損為主。

二、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面部皮損處多為淡紅色或黃紅色如錢幣狀斑片,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見干燥脫屑斑片。自覺瘙癢。

(2)常發(fā)于頭面、鼻唇溝、耳后、腋窩、上胸部、肩腫部、臍窩及腹股溝等皮脂溢出部位。

(3)多有精神易興奮,皮脂分泌異?;蛴衅沉晳T。

皮損形態(tài)多樣,有干、濕兩個類型:

干性者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紅,上覆以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在頭皮部可堆集很厚,梳發(fā)或搔抓時鱗屑易于脫落,而白屑紛飛,且毛發(fā)干枯,伴有脫發(fā)。

濕性者多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膚異常油膩,多為紅斑、糜爛、流滋,有油膩性的脫屑和結痂,常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皸裂,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斷而稀疏,嚴重者皮損泛發(fā)全身,或為濕疹樣皮損。

自覺程度不同的瘙癢。病程緩慢,常有急性發(fā)作。

(二)鑒別診斷

1.與慢性濕瘡鑒別

慢性濕瘡有一定好發(fā)部位,無油膩性鱗屑及痂皮,皮膚肥厚粗糙,伴苔蘚樣變,色素沉著。

2.與白瘧皮損鑒別

白瘧皮損為紅色斑塊,上覆以多層銀白色云母狀鱗屑,無油膩性,刮去鱗屑有薄膜現(xiàn)象,篩狀出血點,頭發(fā)粘連呈束狀,無脫發(fā),大多冬重夏輕。

3.與白禿瘡鑒別

白禿瘡多見于兒童,有長短不齊的斷發(fā),發(fā)易撥脫,發(fā)根部有白色鞘膜,真菌檢查陽性。

三、辨證論治

(一)內(nèi)治法

01肺胃熱盛

急性發(fā)病,皮損色紅,并有滲出、糜爛、結痂、癢劇;伴心煩,口渴,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辨證分析:肺胃熱盛,熏蒸肌膚,故急性發(fā)病,皮損色紅,并有滲出、糜爛、結痂、癢劇;熱擾心神則心煩;肺氣不宣,腸腑不通則大便秘結;津液不布則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為肺胃熱盛之象。

治法:清熱止癢。

方藥:枇杷清肺飲酌加知母、苦參片、徐長卿、天花粉等。

02脾虛濕困

發(fā)病較緩,皮損淡紅或黃,有灰白色鱗屑;伴有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辨證分析:脾虛運化失職。生化之源不足,可致陰血虧虛,肌膚失養(yǎng),故皮損淡紅或黃,有灰白色鱗屑;脾壺水濕不運,流注腸腑則大便溏泄;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為脾虛濕困之象。

治法:健脾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03血虛風燥

皮膚干燥,有糠秕狀鱗屑,瘙癢,頭發(fā)干燥無光,常伴有脫發(fā);舌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分析: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yǎng),故見皮膚干燥,有糠秕狀鱗屑;風盛則癢;發(fā)為血之余,血虛發(fā)失所養(yǎng),故頭發(fā)干燥無光,常伴有脫發(fā);舌紅、苔薄白、脈弦為風燥之象。治法:養(yǎng)血潤燥。方藥:當歸飲子加減。當歸、生地、白芍、川芎、何首烏、荊芥、防風、苦參、白鮮皮等。風熱血燥加桑白皮、地骨皮、僵蠶等;陰虛血燥加知母、麥冬、天冬、夜交藤等。

注意:方藥僅供學習,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請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二)外治法

1、干性型

用白屑風酊或側柏葉酊外搽,日3次。

以痤瘡洗劑或顛倒散洗劑外搽,日2次。

可用苦蛇酊、重樓解毒酊、白屑風酊或外搽,日 2 次。

可用青黛膏、青鵬膏等外搽,日 2~3 次。

2、濕性型

①外搽法:用青黛膏搽后,撲三石散;或用脂溢洗方(蒼耳子30g,苦參15g,王不留行30g,明礬9g,煎水)洗頭。

②外洗法:可用香附、側柏葉、土槿皮、肉桂、丁香、皂角、透骨草等與洗發(fā)香波混勻后局部外洗,隔日 1 次?;蛘呓S消痤洗劑外洗,隔日 1 次。

③濕敷法:少量滲出者應用馬齒莧、苦參、黃柏、蒼耳子、野菊花、大青葉、龍葵、丁香等中藥煎水局部濕敷。每次 20~30 分鐘,2 次/日。

(三)針灸療法

1.血燥證:取膈俞、血海、風池、曲池穴,用平補平瀉法活血祛風。

2.濕熱證:濕重于熱:選足三里、豐隆、三陰交、陰陵泉、天樞穴。豐隆、三陰交、陰陵泉、天樞用毫針瀉法,足三里用灸法。熱重于濕:選太沖、陽陵泉、日月、期門、風池毫針瀉法。

四、預防與調(diào)攝

(一)忌食辛辣,少吃油膩甘甜食品,少飲濃茶,忌煙酒。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二)不要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浴。

(三)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避免情志內(nèi)傷。

五、結語

面游風相當于西醫(yī)的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癥。其特點是皮膚鮮紅色或黃色斑片,表面覆以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應與慢性濕瘡、白疤、白禿瘡相鑒別。

肺胃熱盛證,治宜清熱止癢,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脾虛濕困證,治宜健脾滲濕,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血虛風燥證,治宜養(yǎng)血潤燥,方用當歸飲子加減。外治可酌情選用白屑酊、側柏葉酊、痤瘡洗劑、顛倒散洗劑、脂溢洗方等。

注: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yè)人士請勿試藥。

收藏
分享到:

相關課程

相關資訊

安徽慈海教育

安徽慈海教育

認證等級

信譽良好,可安心報讀

安徽慈海教育

已獲好學校V2信譽等級認證

信譽值

  • (60-80)基礎信譽積累,可放心報讀
  • (81-90)良好信譽積累,可持續(xù)信賴
  • (91-100)充分信譽積累,推薦報讀

與好學校簽訂讀書保障協(xié)議:

  • 100%
  • 145
  • 5141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