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開放國門,越來越多的城市的外國人數(shù)量在不斷的上升,特別是在像上海,北京這些大都市,人流攢動,走在大街小巷時不時就能碰到一些西方面孔,似乎在中國,外國人已經(jīng)漸漸成為了我們都市生活和組成我們城市流動人口的一部分了。這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在不斷的接納別國的人群,融合異國的文化,我們國家已經(jīng)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包容各式各樣的民族。這里跨文化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我們和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士。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語言的過程當中,必定需要了解中國的文化才能**能夠準確理解我們的意思而不產(chǎn)生不必要的沖突,跨文化交際就是不得不提的議題。
就比如時間觀念方面,跨文化交際會講到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于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愿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愿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yè),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里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再說到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他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并養(yǎng)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并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jīng)商定后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于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能理解。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際中,要不斷提高跨文化意識,尊重對方文化,承認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文化,并學會相互間理解對方文化與母語間的文化差異,逐漸適應并接受這種差異,學會將母語文化融入對方文化中,將對方文化融入母語文化中。為達到這一交際目的,應該積極地參與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間的信任感、采取改變自我的態(tài)度,努力學習對方文化,努力適應對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優(yōu)越感。在接受對方文化的同時,要努力排除母語語言文化的干擾,學會理解和接受對方文化的交際原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學會將詞語置于目的語文化環(huán)境和實際交際環(huán)境中理解其文化涵義和交際價值,注意進行目的語和母語詞語的語言概念意義的對比。不僅要正確了解所學詞語的語言意義,還要正確理解其文化涵義,學會在實際交際中正確、得體地運用所學的詞語。 因此,中西方各國間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間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誤區(qū),又通過相互承認、理解對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對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來文化,使各國間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以達到相互間的融合。
所以,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缺少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參與,文化創(chuàng)造力是我們的一種主觀能動性。